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开启中低收入者未来的一扇大门。
我市始终重视低收入群体生活改善。日前我市发布的第一批“强信心、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系列政策包中包括《乌鲁木齐市低收入群体就业创业增收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开展实名制动态管理、岗位扩容、创业扶持、兜底帮扶、技能提升、服务优化“六项行动”推进解决他们就业创业增收问题。
媒体多形式对“六项行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各街道(乡镇)、社区(村)也向低收入群体及时宣传政策。受访低收入者说,“六项行动”为低收入群体就业创业增收撑起了一把大伞。
1月8日,在养殖区喂完牛羊,再恩哈不力·加合甫来到村里一处报修的供水管道,忙活起来。
再恩哈不力·加合甫是乌鲁木齐县甘沟乡东风村的脱贫户。目前,主要负责供水管道维修工作。这是乌鲁木齐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发的乡村公益性岗位。
“正好是我擅长的活儿,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再恩哈不力·加合甫说,好政策雪中送炭,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让家里生活更有保障了。
有人说,对于身处困境中社会成员的保障,就像风雨中的一把大伞。现在,这把伞在首府不断延展。
“六项行动”中有一项是岗位扩容行动,将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形态就业,合理划定适宜发展地摊经济、早市夜市等便民经济区域,打造具有烟火气息的创业市场。
“我和老婆可以好好摆摊了。”44岁的萨吾尔江·萨吾提是水磨沟区山润社区山水兰德小区居民,他在家门口闲置空地上摆摊,摊子上有烤肉、板筋、肉筋、烤鸡翅等,吸引越来越多顾客光顾。
“社区工作人员在给我们讲,我从手机上也看到了,乌鲁木齐要给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划定地方发展地摊经济、早市夜市等,我觉得特别好,心里踏实了。”萨吾尔江·萨吾提说,现在每天营业额基本在200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天收入800—1000元,相信会越来越好。
“六项行动”中的创业扶持行动,让海文文对自己开一间工作室更有了信心。
海文文是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街道石油学院社区居民,之前待业在家,没有固定经济来源。
“去年,我从社区了解到沙依巴克区技工学校有免费培训班,像我这样的失业人员可以在那里免费学技能,我就报名了美容美甲班。”海文文说,跟着老师学习如何化妆、做美甲等,现在她也掌握了一项实用技能。
“现在又出台了好政策,还要组织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让低收入群体至少掌握1至2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我还想学习,给我找工作或者自己干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海文文说,有一技之长到哪儿都不慌,她打算等过完年去找一份美容美甲的工作,时机成熟了自己开间工作室,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