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0.ifengimg.com/2018/02/01/fangchan_d0c0fd07.png
乌鲁木齐文化消费从两毛三分钱到两千元 - 凤凰网房产乌鲁木齐
从过去的黑白电视、磁带录像、小霸王游戏机,到如今的手机上网、抢红包、看短视频;从搬着小板凳在广场上看露天电影,到坐在舒适的现代化影院内看最新大片……改革开放40年间,乌鲁木齐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为群众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
https://wlmq.ihouse.ifeng.com/news/2018_12_10-51780095_0.shtml

乌鲁木齐文化消费从两毛三分钱到两千元

马蓓 亚心网
2018-12-10 10:12

从过去的黑白电视、磁带录像、小霸王游戏机,到如今的手机上网、抢红包、看短视频;从搬着小板凳在广场上看露天电影,到坐在舒适的现代化影院内看最新大片……改革开放40年间,乌鲁木齐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为群众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先决条件。如今,当人们把跳广场舞、追电视剧、自驾游、看演唱会等形式作为休闲娱乐方式时,再次回望过去40年,便更加深切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据国家统计局乌鲁木齐调查队的调查资料显示,2017年乌鲁木齐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为2074.64元,与1980年人均文化娱乐消费0.23元相比,增长了9020倍。文化娱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80年代初电影成为市民主要娱乐方式


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关于电影的记忆。那时,家中经济条件好的,能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看看单调的电视节目。条件不好的,就只能选择其他娱乐方式了。这时,看电影就是一种奢侈享受。

“1980年我22岁,最期待的就是下班去看电影,当时乌鲁木齐人民电影院的露天场是环境最好的,就是现在文艺路附近的一块大场地,有2000多平方米,票价只要2毛钱。”今年60岁的魏建新是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在他的记忆中,童年的娱乐生活就是看露天电影、听秦腔、看戏剧。


魏建新说起当时最有趣的记忆,就是买电影票的场景。“那时候不管学生、单位职工还是居民,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就是看电影,每天看电影的人特别多,因为只能在一个窗口排队,很多时候都买不上票。”记得有一次,魏建新为了买一张《小兵张嘎》的电影票,被父亲托起来,从排队人群的头顶上爬到窗口,把钱塞了进去才买到票。“现在想起来真是太有意思了。”魏建新说起这件事笑得合不拢嘴。

“那时的电影院基本可以用‘简陋’一词形容,室内的电影院是翻板凳子,每次站起身,还能听到硬硬的板子敲打铁椅的声音。露天电影院就是一排水泥凳子,但因为是带坡度阶梯形的,更有电影院的感觉,那时候我们就觉得这样很高档。室内的屏幕是一块白幕布,室外就是一面弧形水泥白墙。”但硬邦邦的座椅、几乎谈不上的音响效果,也丝毫不影响魏建新和伙伴们看电影的兴致。

每到银幕亮起,魏建新便迅速地被电影故事吸引,《三打白骨精》、《高山下的花环》、《冰山上的来客》、《庐山恋》等经典电影情节都深深地留在他儿时的记忆中。“为了看场电影,常常请朋友帮忙关注周边放电影的消息,但每月最多也才能看上两三场,有时人太多买不上票,一个月也看不上一场,心里空落落的。”魏建新说。

同样在80年代初迅速蹿红的还有“卡带式录音机”,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潮”的设备。魏建新的老伴吴春梅直到现在,仍记得她和同事们在公园游玩时,看到的一群人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围着一台三洋收录机的画面。收录机里播放的,是邓丽君的歌曲,她还记得那首歌叫《何日君再来》。


“好多人都说现在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就是当年大街上的那帮人!确实是这样!”吴春梅现在是一名广场舞爱好者,回到80年代,城市夜生活初兴,她就是那个时代赶上了第一波潮流的潮人。

80年代中期彩色电视普及开启追剧模式

随着电视在城镇居民家庭的普及,电视剧成为电影最主要的替代性文化消费品。不过,当时也并非每个家庭都能拥有这些。如电视机,往往10个家庭中能有一两台。

上世纪80年代,吴春梅和丈夫居住在乌市和平南路,她还清楚地记得,结婚时父亲花了1040元给她买了一台14寸的长虹牌电视机作为她的嫁妆,当时让她觉得倍儿有面子,这台电视机也成了婆家人和附近邻居的“香饽饽”。天一黑,邻居就像赶着上电影院一样搬着凳子拥到她家小院,看到所有电视节目结束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魏建新回忆说,当时,电视收视率最高、最流行的都是外来的电视连续剧。比如,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日本电视剧《血疑》、《排球女将》等。


到了1985年,乌鲁木齐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35台,1990年则达到了77台,电视普及率逐渐增加。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6年播出的《西游记》、1987年播出的《红楼梦》至今是暑假热播剧目,国产现代剧《渴望》更是形成了同情“刘慧芳”的全民情绪,其中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也成为当时的流行金曲。

要说在80年代还有什么娱乐活动能够与看电影相媲美,那就要数跳上一支交谊舞了。

对于当时乌鲁木齐居民的消费水准来讲,舞厅仍然算是高档次的娱乐活动。比如魏建新年轻时去过的乌鲁木齐大十字附近营业的歌舞厅“九重天”就算是高档消费场所了,那里也成了当时很多乌鲁木齐年轻人下班之后休闲娱乐的首选。

跳舞的音乐也以邓丽君的歌曲居多,《美酒加咖啡》、《小城故事》、《甜蜜蜜》几乎被人人传唱,更是舞厅、家庭舞会上不可缺少的“必跳曲目”。

如果问到一些当时的潮人还有什么舞步最流行,他们的回答一定是迪斯科。

1987年引进的美国影片《霹雳舞》更是把“手戴露指皮手套,身穿蝙蝠衫,高帮运动鞋,模拟外星人行走或擦玻璃”的情景“推广”到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如果翻看当时的老照片,这些翩翩起舞的人们眼中流露出的既有纯粹的快乐,又有新奇的雀跃,正是对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精神风貌的真实展现。

90年代录像出租成娱乐文化新宠

20世纪90年代初,摇滚乐和港台剧在青年中流行,街上有遍地开花的录像厅,录像放映单位、录像出租单位成为首府市民文化娱乐消费新宠。

“那时候的港台明星基本上都是从录像厅认识的!”对于很多60后、70后甚至80后来说,邓丽君的歌、香港的影视剧,就是他们青春的时代符号,魏建新也不例外。

魏建新记得他第一次去的录像厅,在当时黄河路五一电影院附近。“我看的第一场录像是《射雕英雄传》,每一集2毛5分钱。一天看4集,一块钱就没了。一块钱在当时够吃三餐饭了。”当时魏建新一边看剧一边记剧中歌曲,“每一集都能听片头曲和片尾曲,我第一次去记谱,第二次去就记歌词”。

从魏建新的家到黄河路有一段距离,但他每周都会去一次。当时,他攒的零花钱基本都花在看录像上了,但他没和父母说是去看录像。他在录像厅看过的剧集,印象很深的还有《上海滩》、《霍元甲》。“一群人坐在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房间内,围着一个小小的投影屏幕,看到激动的情节拍手,感动的情节落泪,可热闹了。”魏建新说。

1990年代初,魏建新记得,当时录像厅在乌鲁木齐已经遍地开花,有的录像厅升级到播放光碟,港产武打片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经常光顾。碟片取代录像带后,录像厅达到辉煌的巅峰,并充斥在高校周边。片中的周润发、刘德华等港台明星成为无数年轻人的偶像。据他回忆,当时放录影带的单放机也已经开始走进普通市民家庭,有市民已经开始租录影带回家看。

到后来,VCD、DVD、影碟机逐渐普及,收录机、录像机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也发生了变化,日常观影、欣赏话剧、玩游戏、读书等方式渗透着居民的生活,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需求,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使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

对于80后、90后来说,小霸王游戏机绝对是童年时代的游戏启蒙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小霸王游戏机一度如日中天,占据国内游戏机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乌市一位80后游戏从业者小唐告诉记者,小学和初中都在玩小霸王,魂斗罗和超级玛丽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款红白游戏机基本填满了我们小时候所有的课余时间,也因为玩游戏挨过不少爸妈的揍,现在的近视也是当时玩游戏造成的,但回忆起来还是觉得特别有意思。”

让小唐记忆深刻的还有90年代中后期,乌鲁木齐大街小巷卖碟租碟的音像店多了起来。“我记得当时最大的音像店就是南门人民剧场旁边的‘和平音像’,是为数不多能买到正版唱片的地方。我那时候为了买张学友的正版CD存了3个月零花钱。”小唐说。

2000年以后,随着网络下载的方便,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音像店也陆续关门。不过,这对于小唐来说,并不意味着过去生活的一种结束。小唐和朋友们想看什么电影、想听什么歌,比以往更加方便了。虽然时代变化了,但对流行影视和音乐的那份热爱,却一直没有变。

21世纪电脑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21世纪,泡吧、看大片、上网冲浪、去健身房、去休闲会所、听音乐会、到量贩式KTV,这些大概过去连听都没听说过的娱乐项目,已经变成今天人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消遣方式了。

40年后的今天,魏建新想看哪部电影,只需用电视、电脑或手机一搜,就有源源不断的有关电影的照片、视频蹦出来,根本不用那么费劲地跑到电影院门口,仰望电影海报。“奇怪的是,到今天,我脑海里呈现的还是当年电影海报的场景,可能就是一种再也回不去的情怀吧”。魏建新说。

大礼堂,硬邦邦的座椅,这些有关电影院的记忆已不再。如今的电影院,不仅有舒适的空间感受,还有立体环绕声的全场音响效果,可以说,身在其中如临其境。美亚巨幕影院、星辉电影院、奥斯卡电影城……各影城遍布首府各大繁华地段。

随着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000年乌鲁木齐在册登记网吧为335家,2005年已迅速发展到559家,增长了66.9%。进入2000年,城镇居民的家庭电脑数量也迅速增长,2000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仅为12台,2005年达到了30台。

2017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拥有量为179部,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电脑拥有量为75台,每百户居民彩电拥有量为103台。

如今,手机互动、上网、团体旅游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广场舞、举办各种艺术节、展览会等不断丰富着乌鲁木齐城镇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陶冶着市民的情操。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40年来,乌鲁木齐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方式从单调到丰富,印证了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真实反映了改革开放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

据统计,1980年,全市园林绿地面积为599公顷,公园仅有1个;2005年,公园增加至30个,公共图书馆增加至3个;到了2017年,乌鲁木齐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站和文化馆119个,博物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19个,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几乎达到全覆盖。

这些数据说明不仅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文化娱乐消费环境及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上网 手机 乌鲁木齐 【责编】 张军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房产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百科推荐
楼盘推荐 更多
推荐阅读
厦门,首付比降至20%!长沙,取消限购!
证券时报
14:04
市场
稳楼市政策发力见效 融资与销售现积极信号
证券时报
14:02
市场
澳门楼市全面撤辣!将取消不动产交易三税法案
智通财经APP
13:59
市场
深圳新盘成交喜报的注水率有多高?
咚咚找房
13:54
市场
航拍前海两连片新盘!靠山看海,未来有多套住宅供应
咚咚找房
13:53
市场

金科天玺


查看详情